重磅!打造万亿氢能产业,顶层设计呼之欲出

发布时间:2021-11-26来源: 国际高新技术研究院

在“双碳”目标下,我国氢能产业发展正步入快车道,已有50多个地级市发布氢能产业规划。业内专家称,国家层面关于氢能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也将出台。

机构预计,到2025年,我国氢能产业产值将达到1万亿元;到2050年,氢能在我国终端能源体系中占比超过10%,产业链年产值达到12万亿元,产业前景巨大。

强化顶层设计乃当务之急

为实现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氢能源作为清洁低碳能源,受到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

近日公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明确提出,深入实施清洁柴油车(机)行动,全国基本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汽车,推动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有序推广清洁能源汽车。

国家发改委高技术司曾组织召开系列座谈会,围绕氢能制备、储存、运输、加注以及终端利用等全产业链,分析研判产业发展形势,深入探讨氢能产业合理布局、有序推进多元化示范应用、构建清洁低碳供给体系、制定完善行业基础标准等事宜。有关方面一致表示,氢能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对我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需要进一步强化顶层设计、加快技术创新、完善政策体系,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事实上,2020年以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氢能相关政策,使我国氢能产业发展政策框架得到进一步完善。

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副院长、产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向清认为,当前我国氢能产业呈现三大特点:一是政策上的激励和引导使氢能产业化进程加快,氢能产业链迅速形成并不断放大规模。二是技术上的科研攻关取得重大突破,已经实现为车辆提供燃料,为发电厂提供动力等成熟的技术推广。三是市场上的应用和推广已经逐渐被客户认可,市场化和品牌化进程开启。但是,氢能开发和应用标准如何科学制定,氢能成本居高不下等仍然是当前需要首要解决的难题。

宋向清说,氢能产业化和规模化发展是我国能源安全的重要环节,是国家能源产业化顶层设计中的重要课题。在全球能源供给侧矛盾日益紧张,全球能源安全环境日益复杂的大背景下,通过技术创新,降低氢燃料电池汽车关键零部件成本,解决燃料电池技术、高压储氢技术等,大幅度降低氢能成本,提高储氢能效,是当前我国氢能产业化顶层设计中无法回避的核心问题。

多地大力支持氢能产业发展

多地密集出台鼓励氢能产业发展政策,加快布局氢能源产业。据中国证券报记者不完全统计,北京、河北、四川、山东、内蒙古等地出台了专项氢能整体产业发展政策;广东、重庆、浙江、河南等出台了氢燃料汽车细分领域专项政策;还有不少地区将氢能相关发展规划纳入新能源汽车产业全省十四五规划当中。

如北京市明确,2023年前,培育5至8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氢能产业链龙头企业,京津冀区域累计实现产业链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减少碳排放100万吨。2025年前,产业体系、配套基础设施相对完善,培育10至15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链龙头企业,建成3至4家国际一流的产业研发创新平台,京津冀区域累计实现氢能产业链产业规模1000亿元以上,新增37座加氢站;燃料电池汽车累计推广量突1万辆。

各地还出台了不同程度的补贴和奖励政策。比如,北京市在建设环节上对规模以上的加氢站给予一次性定额补贴;在运营环节,给予加氢站每千克氢气运营补贴;燃料电池汽车按照中央与地方1:0.5比例安排市级财政补助。

氢能产业将进入黄金发展期

“在国家政策支持下,未来氢能产业将进入黄金发展期。”宋向清表示,未来氢能产业化之后,随着氢能成本的逐渐降低,氢能应用场景将迅速扩大,并逐渐渗透到企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的各个领域。

北大科技园创新研究院研究员杨帅认为,由于政策的驱动与引导,我国氢能已逐步建立起制储运加用等重点环节较完整的产业链,初步具备了规模化发展的基础,但同时氢能产业仍面临着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依赖进口、产业配套能力不足等问题。因此,需厘清氢能管理体制机制,改变“九龙治水”“多点掣肘”局面,从战略、顶层设计与法治层面强化产业链补链、强链,持续增加研发经费投入,深耕核心技术、坚持自主创新,同时通过资本运作助力国内产业发展壮大。

“在政策指导下,氢能发展前景一片向好。”中国银河证券研报认为,从制氢来看,看好灰氢中的工业副产制氢、蓝氢以及绿氢的发展前景。从中游储运来看,储运氢气的方式主要分为气态储运、液态储运和固态储运。从下游燃料汽车行业来看,氢能源汽车未来发展空间广阔。

免责声明

本栏目文章,均是转载或者摘要刊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公司并不对文章观点负责。如有侵权请留言,我们会尽快删除处理。



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
集团简介
领导致辞
组织架构
企业文化
新闻中心
集团动态
媒体聚焦
成员动态
企业视频
党的建设
思想引领
工作动态
群团建设
南粤视角
政策法规
南粤参考
行业趋势
业务布局
产业基金
股权投资
城乡发展
金融服务
合作伙伴
金融类
产业类
智库类
加入我们
招贤纳士
联系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