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浙江溯源与实践——“千万工程”实施20年的经验启示

发布时间:2023-07-12来源: 《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期刊

      “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简称“千万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实施的一项重大决策。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重视“千万工程”,党的十八大以来多次就“千万工程”作出重要批示,强调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起步早、方向准、成效好,不仅对全国有示范作用,在国际上也得到认可。要深入总结经验,指导督促各地朝着既定目标,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不断谱写美丽中国建设的新篇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千万工程”的前瞻部署充分展现了其非凡魄力、远见卓识与战略眼光,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实践源头,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一、学习领会习近平经济思想,深刻领悟“千万工程”示范意义


      “千万工程”充分体现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理念萌发与实践经验,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在乡村发展建设领域的集中体现,生动彰显了乡村发展建设理论从实践中来再回到实践中去指导实践,并接受实践检验和发展的螺旋上升过程。20年来,“千万工程”引领浙江乡村发生历史性巨变。


(一)“千万工程”是习近平经济思想萌发的重要实践


      “千万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深度开展调查研究的丰硕成果。2003年,习近平同志到任浙江的118天里跑遍11市、25县,在深刻了解省情农情之后,作出当时浙江经济发展快速,但面临“如何协调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如何统筹城乡发展”两大“成长的烦恼”的重要论断,擘画了实施“千万工程”的总体蓝图。


      习近平同志对“千万工程”作出一系列战略部署和工作安排,蕴含着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内容。从总目标看,“千万工程”是从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高度谋划部署的。习近平同志强调,是否能很好地解决农村发展问题,也成为检验一个国家最终能否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从根本保证看,“千万工程”强调要“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强化党委、政府在工程建设中的主导作用”,是将党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生动阐释。从根本立场看,“千万工程”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农民群众的福祉作为根本出发点,给农民带来美丽生态、美丽经济和美好生活,是造福浙江千万农民的民心工程,是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集中体现。从方向路径看,“千万工程”是一次践行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推动发展质量提升的变革重塑,在“环境就是生产力,良好的生态环境就是GDP”的指引下,浙江综合运用统筹发展的方式,为农村带来生态革命,更带来发展方式与生活方式的革命。从战略抓手看,“千万工程”是浙江“八八战略”的首要工程、重要抓手,是构建新型城乡关系的重要举措。从策略方法看,“千万工程”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充分体现了坚持人民至上、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以钉钉子精神抓落实的思想精髓。


(二)“千万工程”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农村样板的总抓手


      新发展理念在习近平经济思想中是最重要、最主要的。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指出,美丽中国要靠美丽乡村打基础,浙江建设美丽乡村有自然禀赋,也有当年开展“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的前瞻性。党的十八大以来,浙江持续深入实施“千万工程”,为全国广大乡村地区在发展理念创新、发展路径变革、发展模式转型方面提供了样板示范。


      “千万工程”是激发创新的工程,将村庄环境整治与村庄建设、生态品牌创建、文化内涵挖掘充分结合起来,推动生态建设、发展特色经济,充分体现了发展理念的创新。“千万工程”是注重协调的工程,为解决城乡之间、农村内部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提供了生动实践,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经济增长和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乡村发展新格局,充分彰显了协调发展理念。“千万工程”是根植绿色的工程,把可持续发展贯穿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各阶段各环节全过程,发展绿色产业,多渠道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路径,充分运用贯穿了绿色发展理念。“千万工程”是体现开放的工程,以扎实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建设成就,获得联合国环保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充分彰显了我国生态建设实践成就的开放价值和世界意义。“千万工程”通过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让广大农民有了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充分展现了推进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中国方案。


(三)“千万工程”为持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成功案例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党的二十大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一定要看到,农业还是‘四化同步’的短腿,农村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忘记农民、淡漠农村”。当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成为“三农”工作新的使命。


      “千万工程”是一项内涵丰富、领域广阔、任务多样的系统工程,主要任务涵盖了农村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农村现代社区建设、现代农民素质建设、城乡一体化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以及城乡配套的体制改革和制度建设,是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五方面深刻内涵的生动呈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结合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和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推广浙江好的经验做法,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从新农村建设到美丽乡村建设,再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千万工程”、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充分显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千万工程”、美丽乡村建设的继承和发展,充分反映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三农”工作念兹在兹的殷切关怀。浙江“千万工程”实践探索出一条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小切口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科学路径,绘就了一幅美丽生态、美丽经济、美好生活有机融合的乡村新画卷,为我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鲜活样板。


二、运用习近平经济思想策略方法,系统总结“千万工程”的宝贵经验


      20年来,浙江持之以恒、锲而不舍推动“千万工程”,为全国各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宝贵经验。要认真学习掌握“千万工程”所蕴含的理念和方法,学深学透、用好用活“千万工程”经验,并切实转化为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城乡融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动美丽中国建设的生动实践。


(一)坚持遵循客观规律,科学制定建设思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在长期实践中得出的至关紧要的规律性认识。习近平同志早在2003年2月就指出:“要深入研究一些根本性的问题,认真把握一些规律性的要求,积极探索一些政策性的导向,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农民非农化。”“千万工程”充分遵循城乡发展规律,没有机械照搬城镇建设方法,注重突出乡村特点,保留乡村风貌,厚植民俗文化,留住田园乡愁。立足浙江各地山区、平原、丘陵、沿海、岛屿地貌特征,城郊型、纯农业等发展差异,打造“千村千面”“万村万象”。立足各地区发展阶段和水平,实事求是制定建设标准,坚持数量服从质量、进度服从实效,使整治的力度、建设的深度、推进的速度、财力的承受度以及农民接受度相契合。实践充分证明,正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遵循乡村建设规律,不贪大求洋,不草率规划,不一蹴而就,不做超越发展阶段的事,才有效保证了“千万工程”沿着科学的建设思路有序推进、成效显著。


(二)坚持人民至上,充分尊重农民意愿


      “三农”问题的本质是农民问题。“千万工程”坚持问需于民,从解决农民反映最强烈的环境脏乱差问题做起,推进改水改厕、村道硬化、村庄综合治理等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持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培育壮大农村产业,在一件件小事中解民忧、暖民心,顺应了农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千万工程”充分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引导广大农民自觉投入到建设自己的美好家园中,真正体现了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不断激发农村发展内生动力。实践充分证明,正是因为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坚持把人民群众满不满意作为评判成效的根本标准,尊重农民意愿、增进农民利益、保障农民权益,同广大农民群众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千万工程”的实施才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造福了万千农民群众,赢得了民心民意,汇集了民智民力。


(三)坚持问题导向,持续探索改革创新


      坚持问题导向是“千万工程”始终蕴含的立场观点方法。“千万工程”的提出,是为了破解如何协调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统筹城乡发展两大难题。“千万工程”实施之初把解决环境脏乱差问题作为突破口,推进过程中针对土地指标不足、建设资金短缺,建设立项环节多、收费多,村庄拆并难、宅基地置换难等问题,探索形成了土地、财政、项目审批、社会保障、产权等方面制度改革方案,制定了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和阶段性工作任务,深刻改变了浙江乡村面貌。实践充分证明,正是因为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把解决实际问题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针对不同发展阶段的主要矛盾问题,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探索体制机制改革,才保证了“千万工程”各项目标落地落实见效。


(四)坚持系统观念,统筹推进现代农村社区建设


      万事万物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只有用普遍联系的、全面系统的、发展变化的观点观察事物,才能把握事物发展规律。习近平同志就谋划推动“千万工程”作出大量具有全局性、长远性的战略谋划。习近平同志强调,只有跳出“三农”抓“三农”,用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路和理念,才能切实打破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体制性制约,从根本上破解“三农”难题。“千万工程”实施以来,浙江始终坚持系统观念,统筹推进整治村庄环境、完善配套设施、节约使用资源、改善公共服务、提高农民素质等各项建设,由表及里,塑形铸魂,为浙江城乡关系和乡村发展带来了全局性变化。实践充分证明,正是把农村和城市作为有机统一的整体统筹协调,形成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才能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提升与公共服务改善、乡村产业发展、乡风文明进步互促互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五)坚持钉钉子精神,稳扎稳打推动落地落实


      “千万工程”是一项惠及千百万农户的工程。20年来,浙江坚持“千万工程”一张蓝图绘到底,由“一把手”亲自参加并作工作部署,连续20年召开现场推进会,接续制定了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深化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高水平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行动计划等文件,确保相关政策无缝对接,逐乡逐镇成片推进,不断扩大整治成果。实践充分证明,正是始终坚持发扬钉钉子精神,抓住关键重点、形成样板示范,一茬接着一茬干,才推动了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不断取得实实在在的新成效。


三、把握习近平经济思想实践要求,大力推动“千万工程”好做法在地方落地生根


      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就高瞻远瞩地赋予了“千万工程”示范引领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历史使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准确把握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实践要求,更加深刻领悟“千万工程”非凡的实践价值和时代意义,从中汲取前行智慧和力量。


(一)加强党组织领导


      农村发展是一项重大的系统性工程,推动相关工作必须始终保持强有力的推动力。从浙江“千万工程”的成功经验看,这个强有力的推动力就是始终坚持高位推动,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要建立各级党组织“一把手”责任制,明确五级书记共抓落实,健全党委统一领导、政府负责、党委农村工作部门统筹协调的工作领导机制。建立权责明晰的工作推进机制,统筹协调各部门职能权责,明确资金使用范围、项目资金申报审批、管理拨付、绩效评价、监督管理等职责权限,压实工作责任。突出抓基层、强基础、固基本,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深入推进农村党组织建设,优化农村党员干部队伍,提升农村基层的工作执行力。


(二)因地制宜谋划发展路径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资源禀赋、城乡关系和农村发展的现实情况不尽相同。浙江“千万工程”推进实施中,各地坚持准确发挥比较优势,以点带面推动相关工作。发展基础和水平较好的乡村地区要积极推动重点领域先行先试、超前探索,大力推动改革创新。发展基础较薄弱的地区要精准识别自身后发优势,选择富民产业进行重点突破,带动本地区农村整体发展。城乡交界地区要主动对接城市需求,积极发展休闲农业和服务经济。远离中心城镇的农村地区要积极培育优势产业,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加快产业、文化等品牌建设。自然资源较欠缺的乡村地区要充分识别挖掘潜在优势条件,积极引入外部市场、资金等资源落地生根,走出一条具有本地特色的乡村振兴道路。


(三)突出规划引领作用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规划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了美好乡村建设水平的高低。浙江“千万工程”推进实施中,始终注重农村地区经济规划先行,充分发挥规划引领作用。要突出规划的地域特色,立足本地人口本底、资源环境、产业发展趋势,有针对性地推进规划编制实施。提升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深入乡村做好调查研究工作,引入高校、科研院所等研究力量对规划制定和实施情况进行定期评估,引导群众参与规划建设。加强农村规划师队伍建设,选派经验丰富、业务能力强的驻村规划师,协助开展村庄规划编制工作,着力指导提升农村建设规划质量。


(四)保障各类要素投入


      农村发展离不开要素支撑。从浙江“千万工程”的成功经验看,要素充裕是实现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必要保障。要建立健全城乡资源双向流动机制,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和循环。深化农村要素市场改革,完善农村承包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制度,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深化涉农金融改革,撬动各类社会资本投向“千万工程”事业。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完善职称评定、开展教育培训等方式培育挖掘本土人才,重点有序引导大学毕业生到乡、能人回乡、农民工返乡、企业家入乡。建立健全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和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引导各类涉农信息技术下乡,为农村发展提供信息技术支撑。


(五)发挥各方力量形成治理合力


      “千万工程”不仅要靠党和政府,还要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助力农村发展,调动各类主体参与的积极性。浙江“千万工程”推进实施中,注重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推动的大格局。要建立健全协同治理机制,实现政府、市场、集体和农民等多方力量的最佳组合、最佳配置。政府推动建立各类信息共享平台,及时进行信息公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为信息共享创造条件,构建多层次、多渠道、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公开路径。在村企共建基础上培育企业参与乡村治理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合作意识,推动企业力量和农村需求精准对接。切实加强宣传力度,引导人民群众树立主人翁意识,培养积极参与社会治理的良好心态,不断增强投身农村社会治理实践的使命感、责任感。

本栏目文章,均是转载或者摘要刊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公司并不对文章观点负责。如有侵权请留言,我们会尽快删除处理。


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
集团简介
领导致辞
组织架构
企业文化
新闻中心
集团动态
媒体聚焦
成员动态
企业视频
党的建设
思想引领
工作动态
群团建设
南粤视角
政策法规
南粤参考
行业趋势
业务布局
产业基金
股权投资
城乡发展
金融服务
合作伙伴
金融类
产业类
智库类
加入我们
招贤纳士
联系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