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癌症宣战 南粤基金支持中大颜光美教授团队研发抗癌“黑科技”

发布时间:2022-04-13来源: 融媒体中心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公众健康已成为各国需要共同面对和协调的重大议题。恶性肿瘤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向癌症宣战对于实现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至关重要。近日,南粤基金支持中山大学原副校长颜光美教授团队抗癌“黑科技”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推动治癌新药朝着面市前进了一大步,为人类战胜癌症带来了新希望。

颜光美教授(右一)

病毒最主要的结构是一类能够复制的核糖核酸。在侵入人体内后,病毒会进入一些特定的细胞当中,借助细胞内的细胞器以及营养物质,大量复制出自身的“副本”,直至最终在宿主细胞死亡时释放出来,转而感染更多的细胞。通常情况下,病毒所攻击的细胞根据病毒的种类而异。有些病毒攻击肝细胞,有些病毒攻击肺细胞,有些病毒善于攻击淋巴细胞,也有些病毒会侵袭人体几乎所有种类的细胞。

由于病毒这样的特点,研究者们做出了一个看起来似乎有些异想天开的假设——能否使用病毒侵袭癌细胞、使癌细胞死亡呢?除了抗癌药和免疫细胞,这种能用来“杀癌”的病毒就是溶瘤病毒。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溶瘤病毒已经成为了癌症治疗研究中颇具潜力的新方向,我国更是高度重视这一特殊的抗癌“黑科技”。

近年来,颜光美教授团队在全球首次发现,溶瘤病毒M1具有选择性杀伤多种肿瘤细胞的特性,并找到了细胞中能够预判溶瘤病毒M1疗效的4种生物标志物:锌指抗病毒蛋白ZAP、胆固醇通路相关蛋白RHOQ、内质网应激通路蛋白IRE1α和KRAS突变。这4种蛋白质犹如细胞对抗M1病毒的“盾牌”,能阻挡M1的入侵和繁殖。可对于肿瘤细胞,这些“盾牌”存在不同程度、不同种类的相对缺失,任何一块的缺失都能使M1“乘虚而入”,从而在肿瘤细胞内复制繁殖并最终杀伤肿瘤细胞。

新型溶瘤病毒M1的疗效预测dual-biomarker作用机理

颜光美教授表示,溶瘤病毒M1与其他抗癌药存在根本区别:它能够主动地、选择性地杀死肿瘤细胞,同时也可以激活患者身体内的抗肿瘤免疫系统。“这是目前其他抗癌方式无法同时兼备的”。

近日,颜光美教授团队在重要知名科学期刊STTT杂志在线发表研究论文。该研究鉴定了MXRA8为新型溶瘤病毒M1的受体,原创性地确定了预测M1病毒疗效的双生物标志物体系。这一突破性成果将推动M1病毒的精准诊断和临床转化,并为溶瘤病毒疗法的生物标志物研究提供范式。

那么,M1抗癌新药真正用于临床,还要多久?目前颜光美教授团队已经制备出可临床使用的溶瘤病毒M1冻干粉针制剂,并启动对溶瘤病毒M1的第三方安全性评价,等三期临床试验做出来,距离M1抗癌新药问市只有一步之遥了。作为国有创新型基金管理平台,南粤基金近年来充分发挥平台功能和优势,聚焦生物医药、创新药物、高端医疗器械等领域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全链条布局生命健康产业,重点支持颜光美教授团队等医药学科带头人创新药物研发和成果产业化,努力为“健康中国”贡献更多南粤力量。

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
集团简介
领导致辞
组织架构
企业文化
新闻中心
集团动态
媒体聚焦
成员动态
企业视频
党的建设
思想引领
工作动态
群团建设
南粤视角
政策法规
南粤参考
行业趋势
业务布局
产业基金
股权投资
城乡发展
金融服务
合作伙伴
金融类
产业类
智库类
加入我们
招贤纳士
联系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