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开局之年当有开局之势头、开局之作为、开局之气象。
岭南春来早。兔年春节假期后的首个工作日,广东召开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省委书记黄坤明出席会议并讲话。立足“高”字,广东做活、做强、做实发展文章,擂起奋进催征的金鼓,奏响走在前列、当好示范的强音。
羊城万象新。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省会城市,广州必须在广东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当先锋、挑大梁、担重责。紧接上午召开的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广州于下午召开全市高质量发展大会,对全市高质量发展工作进行再部署再推动,进一步强信心、稳预期,充分体现了举全市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坚定决心、释放了强烈信号。
广州东部,风云际会,生机勃发。东部枢纽等重大平台建设快马加鞭、新型显示等千亿级产业链群发展壮大、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交汇点作用日益凸显,推动广州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在这片东部热土不断形成。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系于你我。我们正在书写历史,或挺立潮头、不息求索,或懈怠不前、碌碌无为。呈现什么样的未来,要看今天的行动。
开局即决战,起步即冲刺。新春伊始,我们“卯”足干劲,奋发“兔”强 。新的一年,南粤基金坚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切实把党委、政府战略部署转化为做好工作、推动发展的具体行动,抢抓广州东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紧紧围绕增城发展大局,聚焦“发展所向、区域所需、政府所急、南粤所能”,充分发挥平台资源优势和团队专业能力,全力支撑高质量发展。
黄坤明同志在广东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上的讲话实录
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是农历新春上班开工的第一天,我们云集方方面面的代表、纵贯省市县各级,隆重召开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就是要在这春意盎然的日子擂起奋进催征的金鼓,奏响走在前列、当好示范的强音。
在这开耕的时节,以高质量发展实现广东现代化建设新跨越的具体实践,与我们每个人紧紧联系在了一起。这时候,这片土地上曾经的筚路蓝缕、披荆斩棘在我们眼前浮现,无数先烈先辈先贤的奋斗在我们身上延续。这时候,我们不禁思接今古、感怀春秋,回望漫漫来时路,充满信心再出发。
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自古以来,广东人民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薪火相传,一路耕耘、一路向前,书写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篇章。“采九州之精华、纳四海之新风”,岭南大地奠定了融汇天下、惠利四方的雄阔器局,形成了生机勃勃、风起云涌的一方热土。改革开放之初,习仲勋老书记向中央争取“特殊政策、灵活措施”,得到邓小平等老同志的大力支持。从那时候起,广东以“敢为天下先”的担当“杀出一条血路”,率先改革开放,率先创办经济特区,在大家共同努力之下,取得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完成了从经济相对落后农业省份到全国第一经济大省的惊人跨越。往事越千年,是先贤先辈逢山开路、遇水架桥,造就了今天的广东。这其中,有一代代敢闯敢试的广东人下南洋、渡重洋,在异国他乡开辟了新天地,也厚植了广东“侨”的优势;有一批批心怀梦想的奋斗者,“孔雀东南飞”,在南粤大地拼搏创业、安居乐业。这片革命的热土、改革的热土、发展的热土在生生不息的传承中不断演绎精彩、书写传奇,在历久弥新的演进中始终充满魅力、绽放活力。
历史川流不息,发展永无止境。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广东、时刻关心广东,对广东高质量发展谆谆指引。总书记深情讲到,“广东这40年非常了不起,创造了许多全国第一。”指出“广东改革发展先行一步,对推动高质量发展必要性和紧迫性的感受会更深一些。”寄望广东“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聚焦用力,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今年春节,总书记又要求我们“扎实推进广东高质量发展”。在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下,党中央接连赋予广东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和横琴、前海、南沙三大平台等重大机遇,部署建设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高水平人才高地,还有鹏城实验室、广州实验室、广州期货交易所、华南国家植物园、深圳“国际红树林中心”等重要项目,为广东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我们要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把握高质量发展根本要求,着力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在危与机、稳与进、攻与守的纵横捭阖中,全省上下形成了强烈共识,广东经济的“危”源自高质量发展不足,“机”要靠高质量发展才能紧紧抓住。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广东的根本出路。此时此刻,我们更加感佩于总书记的高瞻远瞩,更加体会到“根本”二字的千钧之重,前方的路豁然开朗、无比清晰。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振作起来、行动起来,全力以赴、集中精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努力勃发新气象、闯出新路来。
这是广东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广东人口数量多、资源约束紧,提高发展平衡性和协调性的任务又很重,不可能继续拼土地、拼价格、拼劳动力,对这个问题,全省都要有清醒的认识。从外部看,我们现在又面临你追我赶的激烈竞争,这个时候,躺平不可取、躺赢不可能、奋斗正当时。唯有通过高质量发展向上突围,才能奔向发展的新蓝海;唯有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才能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实现现代化,广东只此一路,别无他途。
这是广东实现现代化的光明之路。过去,我们用40多年的时间,在量的积累上打下非常坚实的基础,全面超越了亚洲“四小龙”。现在,量的增长到了平台期,质的突破还处在酝酿期,我们同发达经济体的差距主要也在质上。只要质的提升取得新的突破,我们就可以迎来量的井喷,可以开启新一轮发展和赶超。改革开放是广东最鲜明特征,高质量发展是广东最光明前途。我们坚定不移往前走,强化在国内国际两个循环中的关键功能,依托粤港澳大湾区这一重要动力源,发挥横琴、前海、南沙等重大平台作用,扎扎实实抓好今年,抓好5年,再深耕10年、30年,必定能再造一个新广东、再创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奇迹。
这是广东实现现代化的奋进之路。高质量发展绝非风平浪静下的马到成功,也不可能是鲜花掌声中的乐享其成,而注定是一条需要迈过重重险滩、陡坡、难关的艰辛道路。有了总书记、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了总书记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科学指引,我们有条件继续奋进。如果广东是慢步或者原地踏步,不敢迎难而上,不愿放开手脚大干一场,我们心里应当感到不安。我们今天的奋斗,就是为了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广东产品、广东企业、广东产业,建成国际一流的广东机场、广东港口、广东公路,涵育多彩多姿的广东山水、广东湖海、广东花木,传承充满浓浓乡愁的广东城乡、广东文化、广东韵味,让父老乡亲脸上充满幸福的笑容和希望。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系于你我。我们正在书写历史,或挺立潮头、不息求索,或懈怠不前、碌碌无为。呈现什么样的未来,要看今天的行动。
仰观大局,我们肩负着沉甸甸的责任。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面对百年变局中更多逆风逆水的外部环境,广东如何化危为机、行稳致远;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广东如何抢占先机、赢得主动;面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重要关口,广东如何率先突破、示范引领;面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的更高要求,各地各单位的思考谋划是否切合实际,工作的体制机制是否科学可行,党员干部的素质能力、精神状态能否跟得上;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我们的企业能不能练好内功、提升核心竞争力,有没有力争上游、赶超一流的骨气与志气,这些的关键就在于我们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谋划、担当与作为。我们要知重负重、砥砺前行,在应对挑战、攻坚克难中不断探索新路径、激发新动能,以广东的高质量发展更好服务大局、应对变局、开创新局。
瞻望未来,我们的奔赴十分荣光。历史总在人们不经意之间掀开波澜壮阔的新篇章。我们今天的出发也许只是小小的一步,但天道酬勤、功不唐捐,跬步千里、持久必成。从今天起,我们每个人努力多一分,广东高质量发展就会向前多迈一大步;我们每家企业领先多一点,广东现代化产业体系就能在全球价值链上有所攀升;我们在高质量发展上开拓进取,就意味着广东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技术基础在不断夯实。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我们有幸肩负重任,理应当仁不让,必须继往开来、守正创新,以每个人、每个企业的奋斗,努力开创广东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在中国式现代化这一人类文明史上最为雄壮的史诗中写上精彩一笔。
立足当下,我们最需要的是实干。大道至简、实干为要。推动高质量发展,没有捷径,唯有务实务实再务实。在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新格局下,必须只争朝夕、迅速行动,以奋斗姿态抢时间、抢机遇,一刻不耽误地埋头苦干,把各方面的力量组织起来,把确定的任务落实下去。广东人民勤劳朴实、向上向善,广东干部思想解放、开拓进取,广东企业敢于创新、百折不挠,这是我们的优秀品质,更需要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充分彰显。全省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既要当好指挥员,还要当好战斗员,对重点任务亲自上手亲自抓,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把工作抓紧抓细抓实。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善于解剖麻雀、总结经验,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深入基层认真倾听企业、群众等各方面意见,用心用情为企业、群众办实事、解难题。要想方设法把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调动起来,引导每个人、每个企业都积极投身进来,有动力去想去试、有信心去闯去干,为高质量发展献计出力、建功立业。劳动才能创造价值,幸福要靠双手奋斗。全省上下都要振奋干事创业的精气神,聚焦高质量发展比学赶超、赛龙夺锦,在比较中奋进、在奋进中赶超、在赶超中突破,让广东高质量发展在万马奔腾当中做到一马当先、力争步步领先。
一年之计在于春。今天安排各地市、各单位和各方代表作表态发言,就是要比决心、比干劲,比勇挑大梁的胆识和能力,展现开局的势头、新春的气象,在全省掀起齐心协力抓发展的热潮。希望大家团结一心加油干,以钉钉子精神抓落实,把手中的“施工图”转化为大地的“实景画”,让春天播下的种子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累累硕果!
同志们、朋友们。征途漫漫、唯有奋斗!让我们坚定不移贯彻落实总书记、党中央决策部署,增强历史自信、发扬历史主动,群策群力、苦干实干,共同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郭永航市长在全市高质量发展大会上的讲话实录(节选)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广州在春节过后第一天召开高质量发展的“全市第一会”,就是要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及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对推动高质量发展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凝聚起全市上下聚焦高质量发展团结奋斗、建功立业的强大力量,把疫情耽搁的时间抢回来,把积蓄已久的发展意愿释放出来,推动广州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走在前列、当好示范。
参加今天大会的,有来自各行各业的企业家代表。过去三年来,广大企业扎根广州、坚守广州,与全市干部群众同担风雨、共克时艰,抗疫情、稳生产、促就业、保供应、保运转、惠民生,为广州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发挥了突出作用、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此首先向你们,并通过你们向广大企业致以崇高敬意、表示衷心感谢!
去年10月,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我们党、我们国家、我们民族,迎来了又一个新的春天。
当前,“中国之治”强力对冲“世界之乱”,宏观政策持续释放红利,疫情防控转入新阶段,有利因素加速积累,全国全省都呈现出在高质量发展上百舸争流、你追我赶的生动局面。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省会城市,综合实力均衡、产业基础扎实、战略优势明显、枢纽功能突出,推动高质量发展最有基础、最有条件。同时,当前广州经济发展也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从根本上说都是发展质量不高的表现,也只有依靠高质量发展才能根本解决。
我们必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广州的使命任务,毫不动摇坚持“两个确立”、坚定不移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探索新路径、激发新动能、实现新突破、勃发新气象,奋发有为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以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外贸进出口总额“三个一万亿”支撑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万亿元,在全国全省高质量发展大局中勇挑大梁,为广州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更为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
我们要坚持实体优先、创新引领,为高质量发展夯实牢固根基。坚定不移推进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落实制造业当家“一把手工程”,着力打造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软件和信创、时尚产业、文化创意等8个万亿级产业链群,超高清视频和新型显示、现代高端装备、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器械、半导体和集成电路、新能源等13个千亿级产业链群,以及一大批百亿级产业链群,加快形成“万千百”规模化产业链群梯队,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高端专业服务业,提升金融业、数字经济等现代服务业发展能级。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战略科技力量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布局,打通“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努力把科教人才资源优势转化为创新发展胜势。未来的广州,将进一步擦亮“广州制造”“广州创造”品牌,以高质量发展挺起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产业“脊梁”,在大国博弈、大城竞争中牢牢把握战略主动权。
我们要提升超大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承载。我们提出打造“一廊一带、双核五极”的多中心、网络化城市结构,高水平规划建设科技创新走廊和珠江高质量发展带,全面增强中心城区、南沙新区“双核”能级,推进北部增长极、国家知识中心城、东部枢纽、番禺智造创新城、从化绿色发展示范区等重大平台建设,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充足的空间支撑。特别是提速建设东部发展轴,推动东部发展轴与城市老中轴、新中轴融合互动,实现城脉、文脉、商脉创新发展。未来的广州,将打造独具“世界水准、中国气派、湾区特色、岭南风韵”的城市发展标杆,建设成为高端资源要素集聚、重要功能作用叠加、引领辐射作用彰显的核心引擎城市。
我们要聚力建设国际综合交通枢纽,为高质量发展畅通血管命脉。围绕提升城市枢纽能级和核心竞争力,高水平建设国际航空枢纽、国际航运枢纽、世界级铁路枢纽,加快推进数字港与空港、海港、铁路港联动赋能,着力构建“通道+枢纽+网络”交通物流体系,高效串联城市内部各组团、重点发展平台,开工建设黄埔至南沙东部快速通道,提升中心城区和广州东部、南部区域路网互联互通水平。未来的广州,综合立体交通网络高效连接全球、便捷辐射全国、快速直连湾区,将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综合交通枢纽。
我们要加快南沙开发开放,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能。举全市之力持续加大南沙的开放力度、投资强度、经济密度,集中力量建设先行启动区,努力把南沙建设成为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性平台,以更大力度推进制度型开放,不断提高城市开放合作水平、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资源要素集聚水平、公共服务现代化国际化水平。未来的广州,将建设成为对标国际先进规则和最佳实践的开放制度创新高地、国际交往新平台,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战略节点。
我们要致力创造美好生活,在高质量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落实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推动城乡协调发展,以实施绿化美化和生态建设“八大工程”提升绿美广州品质,以“拆、治、兴”并举强力推进城中村综合治理改造,以实施“民生十大工程”五年行动计划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动共同富裕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未来的广州,将成为更加宜业宜居的幸福之城和劳动者、奋斗者、创造者的美好家园。
这里特别要强调,我们必须把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秀企业作为切入点和突破口,真正打牢高质量发展的微观基础。各区、各部门要坚决扛起政治责任,优先安排与抓经济、抓项目、抓企业服务相关的工作,推动各类力量、政策、服务向产业发展倾斜。要坚持要素供给与配置效率相统一,在产业空间供给、劳动力供给、资金供给等方面出实招、出硬招,在项目立项、用地用林用海、环评等审批服务上全力支持配合,最大限度缩短项目“建设、投产、达产”周期,为企业抢抓机遇、抢占份额争取宝贵时间。要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做到有呼必应、无事不扰,杜绝庸懒散拖行为,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真正让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希望广大企业家坚定信心、坚守实业、坚持创新,携手推动广州在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列、作出示范,高质量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更大贡献!
最后,祝大家身体健康、阖家幸福、事业进步、兔年吉祥!谢谢大家!
增城区委书记赵国生:聚焦东部枢纽主战场,打造高质量发展动力源
“高质量发展是奋斗出来、拼出来的。”1月28日,增城区委书记赵国生在广州市高质量发展大会上表示,将围绕经济增长、乡村振兴、绿美广州等走在全市前列的目标,竞标争先、赛龙夺锦,为广州高质量发展贡献增城力量。
打造高质量发展动力源
广州东部枢纽位于粤港澳大湾区珠江两岸经济带和科技创新带交汇点、环珠江口100公里“黄金内湾”顶点,是集聚高端资源要素的重要载体,能够为广州加快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开辟新战略空间。
对此,赵国生表示,将把规划建设广州东部枢纽作为未来工作的重中之重,高标准规划建设东部枢纽核心区,强化东部枢纽联动穗莞深、连接粤东华东的门户作用;加快提升东部公铁联运枢纽能级,建设生产服务型和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大湾区国际班列集结中心。
同时,着力推动增城开发区扩区和侨梦苑“一苑多区”建设,培育制造业总部经济发展核心功能。重点开展交通提升、土地整备、生态保育、公共设施建设、城市更新五大行动,加快城市空间整合与现代产业导入,实施重大项目131个、总投资7700多亿元,力争每年有一批标志性成果,打造广州新的动力源和增长极。
厚植高质量发展产业根基
增城是广州制造业重镇,拥有较多连片、成片产业用地,为未来高质量发展提供用地支撑。
对此,赵国生表示,将坚持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区,推动增芯、希音等重大项目早日建成投产,加快“车显芯”三大主导产业集聚发展,壮大牛仔服装、食品饮料、智能家居等特色产业,发展新型储能、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逐步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他说,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一把手”工程,实施产业用地万亩计划、招商引资双百计划、工业投资倍增计划,力争整合产业用地万亩以上,每年引进100个以上产业项目和1个以上投资百亿级项目,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超千亿元,工业投资占比40%以上并逐年提升,不断增强发展后劲。
争当县镇村高质量发展示范
增城是广州最大的农业生产基地、大湾区重要的“菜篮子”基地。因此,赵国生强调,将认真落实“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部署要求,发挥区的优势、突出镇的特点、用好村的资源,高水平推进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和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打造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
同时,扎实推进强镇兴村,做强做优丝苗米、荔枝、迟菜心等现代农业产业链,擦亮增城特色农产品品牌,培育“粤字号”、争创“国字头”,促进乡村产业加快发展。制定实施“民生十大工程”五年行动计划,扎实推进“强村富民”工程、“穗农奔富”行动,完善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确保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城镇居民,推进共同富裕。
塑造高质量发展生态优势
增城被誉为珠三角的“翡翠绿洲”,北部800多平方公里都是生态保护区,拥有“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态优势。
下一步,增城将按照省委、市委的部署要求,深入实施绿美增城生态建设“六大行动”,持续提升绿道、碧道,建设美丽增江生态廊道,规划建设一批植物园、山地公园、郊野公园,营造绿美城乡人居环境。着力发展美丽经济,有效提升优质林产品经济价值,开发农业农村生态多元功能价值,建设时光穗稻等27条新乡村示范带,推动大湾区北部生态文化旅游合作区建设,促进文旅融合发展,探索新时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增城路径。
“真抓才能攻坚克难,实干才能梦想成真。”赵国生表示,增城将切实加强党的领导,健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制度体系,集中精力把问题一个一个解决掉,把政策一项一项落下去,把项目一个一个建设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