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专精特新”之后,中小企业未来之路该向何方?

发布时间:2021-10-08来源: 红星新闻

9 月初,随着北京证券交易所的成立,“专精特新”成了热词。北交所的重点服务对象是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中小企业的发展也再次备受各方关注。

9 月 16 日 ~19 日,第十七届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和首届中小企业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广州召开,规模颇为浩大。据悉,本届中博会共有境内外 2000 余家企业参展,其中“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占省区市展区参展企业数量的 80%。

在首届中小企业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工信部中小企业局局长梁志峰表示,目前,已培育 “小巨人”企业 4762 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4 万多家。各级地方政府结合实际也出台了相应政策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工信部将会同财政部启动实施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奖补政策,加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力度,带动更多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

红星新闻记者在与多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深度交流时了解到,很多中小企业依然面临着较大的生存压力。如何持续创新以及找寻机会、开拓市场仍然是他们的重中之重。

资金补助、市场拓宽……

“专精特新”为何受到高度重视

2019 年 8 月,中央财经委第五次会议明确提出,要培养一批 “专精特新” 中小企业。今年 7 月,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加快解决 “卡脖子”难题,发展 “专精特新” 中小企业。今年 6 月,国务院常务会议也提出,要促进更多 “专精特新” 小巨人企业等中小企业成长壮大。

为什么 “专精特新”受到如此 “高规格”重视?“专精特新是解决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的重要力量。”工信部中小企业局一级巡视员叶定达表示,“专精特新” 中小企业普遍集中在工业基础领域,深耕细分市场,有核心竞争优势,发挥着连接断点、疏通堵点的重要作用。国内的中小企业必须从相对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低质量、弱品牌走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质量、强品牌。可以说,“专精特新”发展是必由之路。

“其实国内 2011 年就提出了专精特新的概念。”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院长陆军告诉红星新闻记者,近两年国外对中国高新技术产业采取了一些限制的措施,才让我们真正体会到 “专精特新 ” 的重要性。“发展专精特新就是要解决‘卡脖子’问题。”

当下,“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今年年初,财政部、工信部印发了《关于支持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安排 100 亿以上的资金分三批支持 1000 家以上国家级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加强创新投入。

在首届中小企业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11 家中外大企业面向中小企业发布了 8263 亿元全球采购需求信息,这在国内尚属首次,无疑帮助中小企业进一步拓宽市场。

面对各项利好,中小企业该如何抓住发展机遇?陆军认为,专注、专精产品与细分市场很重要。同时还要 “用好政策”, “ 企业这个时候要赶上大潮,各地都有很多相关政策措施,比如奖励补贴、税费优惠,企业要善于利用。”

而对于中小企业内部,陆军认为还要重视公司治理结构,包括设立好的激励机制,引进 VC、PE 等战略投资者,促进企业发展。

如何助力中小企业创新?

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拥有 “独门绝技”

江苏东大集成电路系统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是国家第三批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的一员,专业研制和销售各种场景下的工业级现场数据采集终端及工业自动化视觉设备。公司成立于 2002 年,但真正走上“专精特新”这条路却是 2007 年。

“企业刚成立时只是有个大方向,在电子信息这个领域里做了很多探索。”该公司总经理助理黄少珉告诉红星新闻记者,直到 2007 年一次展会上,他们发现了一款美国产品,公司的技术能力与其终端正好匹配。但当时国内的信息化普及程度不高,美国产品又发展成熟,Zebra、Honeywell 等国际品牌几乎占据了全部市场。

此后,公司开始专注于工业级数据采集终端的研制,目前已经全面赶超了国际品牌,在国内外市场打造了不可替代的优势。 “专精特新”企业的特征,是市场竞争力强,其掌握的关键核心技术,往往具备垄断话语权。

为何中国的  “专精特新”能够拥有各自的 “独门绝技”,甚至很多技术走在世界前列?黄少珉认为,这依托于中国的高速发展,国家全面的发展带动了行业的发展。特别是他们公司所掌握的技术,必须具备 “社会信息化发达”的前提。 “原来很多领域是国外在前面,我们是学习者。但这个过程中也创造了新的机会和增长点,再加上中国人的勤奋,所以才能后来者居上。”

文江河对此也表示认同,他是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广州仕天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专精特新的精髓,或者说企业持续发展的唯一的驱动力就是创新。”

文江河指出,中小企业要最大化利用数字化跟智能化的信息和资源,来创新自己的管理和提升服务的能力;在产品跟技术的方面,会花更多的精力来研究各自用户领域的“无人区”或者是 “卡脖子”的需求。此外,加速研发资源的联合到研发的成功率和效率,也很重要。

创新需要研发,但研发需要高昂的成本。黄少珉提到了 “产学研模式”。“初创企业自己搞研发不现实,投入又高周期又长。但高校有很多核心成果,找到合适高校合作,对研发型企业是特别实实在在的路径。”

“产学研合作”在国内早已不是新概念,但黄少珉强调,对于中小企业,这几乎是一条 “ 捷径”。“高校的科研也是一种‘专’,很多实验室都是沿着一个方向深钻的,我们企业要做的,就是把这种成果导入客户需求转化为产品。”

“我们跟大学合作进行共享实验室工作,也是深有体会,可以节约很多资金投入,也可以充分利用实验室的资源。通过这些多平台、多层次的合作,可以让小企业在创新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作用,避免人才水平、资金投入的能力不足问题。”惠州市新宏泰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曾传勇这样说。

如何培养专业人才?

高薪无法破解人才困局,专业人才适合自己培养

创新离不开研发,研发又和人才紧密相关。特别是对于多属于制造业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来说,人才问题也直接导致企业创新不足。“吸引高端人才确实很难,不是用高薪就能解决问题。”很多企业指出了这种困局。

中国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主任单立坡对红星新闻记者坦言,人才问题一直很迫切。“专精特新的企业,即便是到了‘小巨人’的规模,能提供的薪资水平,还是和大企业有一定差距。” 这也导致了,即便是挖到高端人才,几个月后,也有可能流向大企业。

单立坡提到,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和教育部也联合推出过一些产教融合的项目,来帮助企业更好地找到适合他们的人才。“专精特新企业人才的特点是专业性很强,又多为制造业领域,人才分散程度也很强。” 比起挖人留住,单立坡更建议企业自己培养人才。

单立坡提出,建立校企协同的机制后,一些专科院校、职业院校的学生在实习期间就能和专精特新企业建立比较密切的联系。“ 我们发现这样反而能很好地留住专业人才。”

对于高端人才,单立坡认为要从各地的奖补措施倾斜。“在人才的落户、教育方面,其实各地政府也都在把这些指标不断的向专精特新企业去倾斜,因为你吸引高端人才,‍‍有薪酬的问题,有职业发展的问题。‍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教育医疗。”

今年 3 月,《2020 年度全国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评估报告》发布,这份报告是按《中小企业法》及有关文件要求,由工业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组织开展的。

据介绍,评估选取 4 个直辖市、5 个计划单列市和 27 个省会城市,共 36 个典型城市作为对象,从市场环境、法治环境、融资环境、创新环境、政策环境 5 个维度,构建起 5 个一级指标、21 个二级指标和 36 个三级指标。

“我们评中小企业发展环境,当地的教育医疗环境也是很重要的指标。”单立坡指出,以前很多指标可能比较多的是向大厂、高精尖企业去倾斜,现在则要向专精特新倾斜,去解决高端人才的问题。

“专精特新”如何培育?

企业呼吁:“精准培育 ”,便捷融资渠道

中小企业始终面临着“融资难融资贵”的局面,“专精特新”同样难逃。“专精特新本质上还是中小企业,现金流困难,贷款也难。不是顶着‘专精特新’的光环就好使。” 黄少珉希望能有相关政策引导,可以便捷专精特新企业的贷款融资渠道。

另一方面,“专精特新”的产品能否开拓更多市场,对接更多需求,也关乎着企业的生存。黄少珉讲述了一个身边的例子,一家专精特新企业的产品对接给某大企业时,对方因为长期用的是德国产零部件,不敢轻易更换。疫情期间,国外零部件供应不上,最终才用了这家专精特新企业的产品。“客观说,站在大企业的角度,肯定是怕冒风险。所以我们也是希望能有什么方式跟大企业更好的适配。”

单立坡告诉红星新闻记者,帮助中小企业发展,除了要帮他们“找资金”“找人才”,更要帮他们“找市场”,后者是最为关键的环节。“找市场很迫切,以前很多中小企业就局限在本地,或者自己知道的客户群,这限制了他们进一步开拓市场。”

在首届中小企业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11 家中外大企业面向中小企业发布了 8263 亿元全球采购需求信息。“每家大企业都系统梳理、向社会公布了详细的采购信息。”单立坡认为,这可以让中小企业对各大企业有更为直观的了解,也便于双方更好地适配。

据介绍,十四五时期,工信部将聚焦着力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着力加强中小企业合法权益保护两个重点。此外,工信部还将研究制定《为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办实事清单》,为每家 “小巨人”企业、“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配备一名服务专员,打造专属服务产品。

据悉,“服务专员”的计划此前在上海已有实施。上海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副主任张麒告诉红星新闻记者,在上海专精特新重点企业都配有专员,企业在发展中的任何问题,都可以向专员提出。“不管他是希望了解政策,还是需要办个什么事,甚至是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难题瓶颈,都可以联系专员,我们后台设立的网上平台是由 35 个委办局共同发起,即便专员无法解决,也会把诉求转移到专业对口的人身上。”

除此以外,专员还帮助企业打通 “政策最后一公里 ”。“ 比如工信部最近发布了什么优惠政策,专员看到会主动对接企业,告诉他们哪个点适合他们申请。”张麒说。

“对专精特新企业来说,还是要强调‘精准的培育思路’。”单立坡指出,“一企一专员”就是强调精准,由专员去负责协调、帮助整合资源信息,让政策更好落实。

但单立坡也强调,政府加强支持帮助,归根结底还是需要专精特新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更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核心能力、专注于某一关键环节,这样才能提升自己在市场的竞争力。


免责声明

本栏目文章,均是转载或者摘要刊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公司并不对文章观点负责。如有侵权请留言,我们会尽快删除处理。

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
集团简介
领导致辞
组织架构
企业文化
新闻中心
集团动态
媒体聚焦
成员动态
企业视频
党的建设
思想引领
工作动态
群团建设
南粤视角
政策法规
南粤参考
行业趋势
业务布局
产业基金
股权投资
城乡发展
金融服务
合作伙伴
金融类
产业类
智库类
加入我们
招贤纳士
联系信息